18873699399

新闻动态

分类导航

大规模利用稻壳作为替代能源已为时不晚

作者: 百度文库 来源: 百度文库

  稻壳,数千年来人们弃之不用,甚至将其列入环境的污染源之一,怎么陡然身价百倍了呢?
  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的研究表明,我国每年产生稻壳9000万吨,如全部转化为“稻壳筒”,相当于从稻田里“挖”出8100万吨标煤,满足湖北省一年用煤还有余。所谓“稻壳筒”是将脱粒后的稻壳经管道吹送到漏斗中,在高温高压下,用模具将其挤压成高密度固体,就变成同质的"煤炭"。而1吨"稻壳筒"与1吨标煤比,价格至少低70元。可见,全国仅此一年可增效56亿元。

  “稻壳发电”、“稻壳锅炉”表现不俗
  与生产"稻壳筒"一样,“稻壳发电”和“稻壳锅炉”也表现不俗。
  湖北缺电尤甚,今年元月份就拉闸15595次,武汉90%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和800万居民都尝过停电之苦,但是湖北佳佳乐米业公司为何能天天机器欢唱呢?
  3月3日,记者在武汉东西湖采访佳佳乐时看到,全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大米时,将其分离出的稻壳,通过高压空气吹送到气化反应炉,使其产生高温气体,再带动稻壳发电机发电。
  公司总经理张轼卿说,这台“稻壳发电机”投资150万元,功率400千瓦,生产生活用电全部自给,去年10月份投产后已发电140万千瓦时。而1千瓦时成本仅0.20元,比电网电价低0.46元。仅此一项,企业每年可节省电费130万元,更重要的是告别了限电拉闸之忧。“稻壳锅炉”同样令人称道。4月17日,洪湖浪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祥向记者介绍,该公司2003年引进专用"稻壳锅炉"后,每年直接燃烧自产的废稻壳1万余吨,产生蒸汽用于榨油,年节电费高达200多万元。

  稻壳转化为能源,任重但不应道远
  湖北省粮食局专家认为,“稻壳发电”、“稻壳锅炉”、“稻壳筒”的开发和利用,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开辟了有效途径。而这些新技术有着共同特点:简单易行,就地取材,成本较低,效益显著。
  天下掘宝者起初是少数。湖北省有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200多家,目前只有几家在做稻壳文章。天然稻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,无营养价值,不好烧又难作肥料,所以全省每年至少有几百万吨稻壳被倒在江河或荒野,既污染环境,又浪费资源,实在可惜。
  湖北省农业厅专家说,要把湖北省每年产生的几百万吨稻壳转化成新能源,任重但不应道远,关键在于有没有循环经济的观念。我们的粮油企业是否看到,那堆成山的黄灿灿的稻壳,只要小有投入,或搞“稻壳发电”,或引进“稻壳锅炉”,或加工“稻壳筒”,包袱就会变成巨额财富。

  稻壳开发利用,需要因地制宜
  直到4月18日,仍有人给记者打电话询问有关“稻壳筒”的问题。经请教专家,他们认为,尽管稻壳利用前景十分广阔,但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。
  枣阳有位机关干部说,他想下海创业,正为如何起步发愁时,看到了关于"稻壳筒"的报道,于是专程自费跑到公安县南平镇,实地考察了天绿源公司的“稻壳筒”加工情况。
  武汉、黄石、潜江好多企业,因为每吨"稻壳筒"比煤炭便宜近100元,则想以其代替煤炭,既节约又干净。
  黄冈一位先生则说他们那儿有21家粮食加工厂,很想开发适宜于当地利用的稻壳产品。
  湖北省粮食局专家认为,稻壳开发利用,以粮油企业为宜。因为加工大米时,同步实现了稻壳自动传送,同时消化,同时产生效益。而非粮油企业开发稻壳,则要增加购买、运输、储存等环节,成本无形中加大。弄得不好,“豆腐会变成肉价钱”。

  多省已小成气候,稻壳开发大有可为
  目前世界上所需能源,绝大部分来自石油和煤炭。而这两大能源消耗之快之大与生成之缓之慢,形成巨大反差。有人担忧,50年后中国的能源问题会更加突出。
  历史总要前进,出路来自思路。目前,以植物为主的生物资源,正成为一个新的、可循环再生的巨大能源宝库。它同时还具有石油、煤炭所不具备的清洁、无污染两大优点。
  利用监测站检测表明,燃烧“稻壳筒”比等量烟煤所产生的热效率高12.05%,每千克蒸汽节约标煤0.0455千克,烟尘排放量是烟煤的64.29%,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则为烟煤的6.67%。稻壳灰还富含钾与磷,又成为好肥料。
  10余年来,黑龙江、吉林、湖南等省注重稻壳开发,用“稻壳筒”烧锅炉,江苏则用“稻壳发电”。这些地方,稻壳利用已小成气候。
返回首页 Welcome
首页
电话
咨询
地图

详细地址: 湖南常德市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樟木桥东侧